格尔木和李米的猜想
2021-12-20 liukai82
离婚了,没钱,有饥荒,我这就啥钱都想挣。
单位同事没事看抖音快手的小视频,能挣个块八毛的,我也学会了。
有一天我刷到个常远演的小品,少年常远录下初中时和同学一起唱歌,身患绝症的中年常远又和同学一起唱歌,看着看着,我忽然有个想法。虽然我不能成为网红,靠视频和粉丝直播带货啥的挣大钱,但是我可以记录下一些镜头,保存起来以后看。
这个想法我以前曾经有过两次,都只是想想而已。
两次不分先后,十年过去了,我已经分不清先后了。
我自己也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《盗墓笔记》的了,追着赶着看了好几年,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看完了没有。
《盗墓笔记》里有一段故事发生在格尔木疗养院,多年以后,吴邪看格尔木疗养院的录像带,看那些诡异离奇真假难辨的录像。
看周迅主演的电影《李米的猜想》,方文用录像的方式给李米留下了遗言,刚开始录的时候方文还有点不好意思,可能是他害羞时候的习惯动作,方文摸了摸脑袋,李米笑了,电视里的方文自己也笑了。方文拍下李米的生活,李米晾衣服,李米换轮胎,李米尿急上厕所,着急忙慌地跑进去,没带手纸,又着急忙慌地跑到车里去拿手纸。。。。李米哭了。
一段故事,一个电影,让我两次觉得录像是个挺有意思的事。
上小学时,有一个时期,收集电影胶片特别时髦,我们都去县电影院(电影公司)后院捡电影胶片,每个小孩都以拥有一段更长的电影胶片为荣,在我的印象里,谁要是有一段超过两米长的胶片,那牛逼透了,而我有过最长的现在想起来也就不到一米。
多年以后,我看过一部很出名的电影,《天堂电影院》,影片结尾,多多得到老电影放映员留给他的礼物,是一部吻戏剪辑。
照相和录像都是记录的方式,其中照相更常用。小学,初中,高中,我和我那些庸俗的同学一样,搔首弄姿地拍了流行的明星照,洗出百十张,背面写上几句话送给同学留念,同时也收到了百十张背面写着同样的话的搔首弄姿的明星照。时至今日,明星们早已天各一方,多数自毕业再无联系,由此可见,照相这种形式很可笑。
更可笑的是,婚纱照系列。旧时的婚纱照,产生于照相馆(后来叫影楼),王子和公主穿着或借或租的西服和婚纱或情侣唐装,听着摄影师的口令做出甜蜜和相互依偎的姿势,身后是一卷一卷的布景,类似今天的投影幕布,多为西洋装修风格和自然风光场面,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,王子和公主完成一次次身份转换和时空旅行。新时代的婚纱照,药还是那个药,汤换了————投影幕布换成了实景。。。。我结婚时就拍过新时代的婚纱照。因为适合拍婚纱照的场地不多,再加上季节天气光照时间等因素,普通的王子们和公主们只能排着队,在同一片薰衣草地里的同一个假风车下,在同一个海边的同一块沙滩上,听着摄影师的口令做出同样的故作甜蜜相互依偎的姿势。。。。这让我想起了我上体育课学太极拳的期末考试,我们排着队,一个一个轮番竭尽全力地表演白鹤亮翅和野马分鬃。。。。
照相这个事有个特点,就是故作姿态,不管是拍记录时刻,还是拍拈花惹草的生活照,只要不是偷拍,几乎都会或多或少地故作姿态,就算是丘吉尔,也会定格给记者一个V字手势。这是我不喜欢的,我喜欢更真实。
录像因为设备更高级,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年代并不长,我就没见过谁家有电视台那样的摄影机,条件好的人家最初有的是放小录像带的手持摄影机,简称DV,后来小录像带升级成数码存储卡,再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,一般家用摄影机就被淘汰了,我已经好几年没见有人用那玩意了。我从来没有过DV,我至今也不知道那个小录像带拍出的东西怎么存到电脑里?除了用DV直接连接电视,那个小录像带怎么在电视上播放?
不管是照相还是录像,肯定的是,好的作品有的是,但都需要技术,和发现美的眼睛,这都是我不具备的,如果去刻意为之,我只能产生明星照和婚纱照这样的废品。
从女朋友把系里的数码相机带回家玩,到我有数码相机,到我有智能手机,到我看抖音快手上的视频。十多年过去了,客观上智能手机发展成熟拍摄方便快捷,主观上我有闲心,于是我开始拍了。
我拍摄的形式是录像,因为录像更真实和有意思。我没有拍摄技巧和剪辑技术,我只是把手机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,点录像按钮。录像时长由存储空间和手机电量和心情决定,有十几分钟的,也有个把小时的。录下来的内容就是这个时间里我们的生活,现在拍的还不多,拍完了也基本不回看,直接扔到网盘空间里。我和小张说咱俩都不看,等老了再看。
我的少年时代,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,那时少有记录的条件和意识,留下的痕迹不多,我们也没能走到最后,我很抱歉,我很自责,我很遗憾。
我的青年时代,有过一场忙忙碌碌又荒唐收场的婚姻,鼓舞时少,叹息时多。
我的老年时代,又开始一场黄昏恋,很开心快乐,却毕竟只剩半生,还是后半生,我没能和她一起度过青春。有开头的,没结尾,有结尾的,没开头,可能命运就是这样,总有遗憾吧。
不过感觉还是挺幸运的,现在的生活开心快乐,又能录像。
评论:
2021-12-31 20:21